善为一脉传扬百代

时值盛夏,余应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芾苙先生之邀来到古城邯郸,在参观美丽乡村之余,有幸阅读了著名书法家尹飞鹏先生编写的《中华善字经》,书文以善为魂,韵律齐整,朗朗上口,令人爱不释卷。
华夏万姓,同宗同源,我们不仅血脉相通,而且担负传承中华文明之使命。中华文明从不缺少彪炳史册之华章,其中善文化尤为博大精深。善是中华民族的根,华夏民族的魂,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脉系,特别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,身体里永远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,思善行善的教育理念和传统习惯影响了一代代华夏子孙,因为于此,在世界各个地方的华人都能很好的融入当地的文化与生活,都能善待身边的人,都能赢得各国人民的尊重,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善的真谛,为世界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古都邯郸,历史悠远,文化璀璨。邯郸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,是三千年没有变过名字的城市。早在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、休养生息。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孕育了邯郸的文化脉系:女娲文化、磁山文化、赵文化、邺城建安文化、成语典故文化、北齐石窟文化、磁州窑文化、红色圣地文化等文化脉系,内涵博大精深,风格丰富多彩。
大道无际,脉络相通。古时女娲抟土造人、炼石补天,开创世之善;磁山古人推动早期农业发展,行耕作之善;建安文学自成一派,立兴文之善;北齐石窟至今美轮美奂,藏尚古之善;磁州窑独具水墨意趣,现创造之善;一二九师的红色文化,呈中华民族大义之善。古城邯郸,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。
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络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。古人对善的表述浩如烟海,有光芒四射的千年佳句,有博大精深的专著论述,还有感人至深的人物典范和经典事例。这些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和激励着人们。古有《三字经》《弟子规》《二十四孝》,自此后鲜见弘扬善文化之名篇,《中华善字经》正是立足当代,基于勉励积德、立意扬善的本意,教人知善行善,倡导处处为善,大善为美,实为弘扬中华文明上乘之佳作。《中华善字经》的出现,令人耳目一新,其内容之丰、历史之久、韵律之精、文词之美,实乃少见,为国学文化又开辟了一方佳苑,同时也为善文化的研究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!
善为一脉,传扬百代。古城邯郸,幸甚至哉!
(作者为新加坡兰亭会会长、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)